欢迎访问丰收网,丰收网是武汉瑞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旗下门户,网站创办至今6年服务于广大种植户 农资经销商 农业企业 24小时官方服务热线:400-163-9892

农技

湖北省冬麦田推荐除草剂简介

发布时间:2018-09-24 浏览次数: 作者:admin 录入者:admin

  针对湖北省小麦田杂草防除问题,笔者已写了《湖北省小麦田用什么除草剂》一文,推荐了七种除草剂,本文对这几个产品进行说明。

麦田16.jpg

用于小麦田苗后早期封杀结合的产品

、异丙隆

异丙隆是取代脲类选择性内吸除草剂。药剂主要经杂草根和茎叶吸收,在导管内随水分向上传导到叶,多分布在叶尖和叶缘,在绿色细胞内发挥作用,抑制光合作用电子传递,干扰光合作用的进行,在光照下不能放出氧和二氧化碳,有机物生成停止,敏感杂草因饥饿而死亡。症状是敏感杂草叶尖、叶缘褪绿,叶黄,最后枯死。异丙隆在土壤中因位差和对种子发芽和根无毒性,只有在种子内贮存的养分耗尽后,敏感杂草才死亡。

异丙隆除草谱广,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许多一年生阔叶杂草如野燕麦、早熟禾、看麦娘、马唐、硬草、菵草、黑麦草、小藜、春蓼、兰堇、播娘蒿、田芥菜、扁蓄、大爪草、风剪股颖、繁缕及滨藜属、粟草属、苋属、矢车菊属等。特别对恶性禾本科杂草早熟禾效果较好。

使用方法:

播后苗前或苗后小麦3叶期前,每亩用50%异丙隆可湿粉150克以上(不能低于150克),用量越高效果越好,兑水30L左右均匀喷雾。秋季施用持效期可达2〜3个月。

使用技巧:

1、 下列情况不宜施用异丙隆:施用过磷酸钙的土地、作物生长势弱或受冻害的、砂性重或排水不良的田块。

2、温度高有利于药效发挥,应选择睛天中午前后阳光充足、温度高时施药;连续睛天更有利。土壤湿度高有利于根吸收传导,喷药前后降雨有利于药效发挥,土壤干旱时药效差。

3、在小麦越冬前施药。低温(日平均气温45℃)冬小麦可能出现褪绿、抑制。施药后若遇寒流时,会加重冻害(前期施药主要表现为“开水烫状”,后期施药主要表现为“白粉状”,严重时,比如小麦苗弱又遇强寒流时,也可致小麦死亡),而且随用药量的升高而加重。因此施药应在冬前早期进行,寒流来前不能施药。

4、在小麦三叶期、杂草基本出齐时打药,药量、水量一定要用足,打均匀。打早了杂草没出齐,打不彻底;打晚了效果差,还不安全。

5、为扩大杀草谱,异丙隆可与吡氟草胺、2甲4氯、甲基二磺隆等混配使用,能大大促进除草效果和除草速度。

、吡氟酰草胺

吡氟酰草胺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通过对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的抑制,被处理的植物植株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进而导致叶绿素被破坏,细胞膜破裂,杂草表现为幼芽脱色或变白。在杂草发芽前施用可在地表形成抗淋溶的药土层,在作物整个生长期保持活性。当杂草萌发时,主要被萌发幼苗的芽所吸收,根系也能吸收。死亡速度与光的强度有关,光强则快,光弱则慢。

对小麦田杂草如婆婆纳、波斯婆婆纳、播娘蒿、猪殃殃、龙葵、牛繁缕、野胡萝卜苗、通泉草、荠菜、大巢菜、粘毛卷耳、地肤、小苋、反枝苋、马齿苋、鹅不食草、田芥菜、堇菜、曼陀罗、辣子草、宝盖草、勿忘草、母菊、虞美人、酸模叶蓼、宾州蓼、春蓼、卷茎蓼、柳叶刺蓼、刺甘菊、金鱼草、野斗篷草、大爪草、田旋花、小旋花、鼬瓣花、香薷、遏蓝菜、播娘蒿、苘麻、矢车菊、一点红、麦家公、萹蓄、野豌豆对如下杂草活性差:鸭跖草、峨草、三叶鬼针草、飞机草、胜红蓟、大巢菜、野老灌草、苍耳。

在温室条件下,方忠义等人研究发现吡氟酰草胺对稗草等禾本科杂草特效,且对小麦安全。

使用方法: 

小麦苗前或苗后早期(小麦三叶期前)用于秋播小麦,防除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安全性好,持效期长,施药量为有效成份15g左右/亩。

使用技巧:

1、小麦苗后早期施药,除草效果最理想,随杂草叶龄增加防效下降。正常情况下,小麦苗后早期施用,效果可维持到春季杂草萌发期。

2、苗期降雨,可造成小麦叶片暂时脱色,但可很快恢复。在苗后早期施药安全性更高。

3、睛天施药效果好,宜在小麦越冬前连续晴天期间施药。

4、为了增加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可与异丙隆混用,明显增强药效并扩大除草谱,还可以延长持效期。

 

麦田56.jpg


用于小麦田苗后中期杀草的产品 

、唑草酮
 
 唑草酮是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即通过抑制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原卟啉原氧化酶而引起细胞膜破坏,使叶片迅速干枯、死亡。唑酮草酯在喷药15分钟内即被植物叶片吸收,不受雨淋影响,3-4小时后杂草就出现中毒症状,2-4天死亡。

主要用于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如猪殃殃、婆婆纳、荠菜、播娘蒿、苘麻、扁蓄、藜、红心藜、空管牵牛、釉瓣花、酸模叶蓼、柳叶刺蓼、卷茎蓼、反枝苋、铁苋菜、宝盖菜、苣荬菜、野芝麻、小果亚麻、地肤、龙葵、白芥等杂草。特别是对近年为害重的恶性阔叶草婆婆纳特效。

对磺酰脲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杂草具有很好的活性。

使用方法:

小麦3-5叶期,亩用有效成份1-2克,兑水30升左右均匀喷雾。

使用技巧:

1、该药没有内吸活性,喷雾必须均匀周到,以保证除草效果。在杂草密度过大或草龄过大时需适当加大用药量,同时加大用水量,喷匀喷透以提高除草效果;不宜重喷漏喷,防止麦苗产生药斑。

2、在小麦3叶期,阔叶杂草3-4叶期用药,效果最好。

3、宜在小麦越冬前,晴天有太阳光时施药,效果更好。日平均气温低于5℃后不要施药。

4、唑草酮不能与乳油制剂混用,不宜与触杀型除草剂混用,否则会加重唑草酮药害。如未过量使用,小麦上出现灼伤斑后,能在短期内恢复,对最终产量没有影响。

5、唑酮草酯还可与2甲4氯、氯氟吡氧乙酸、苯磺隆、双氟磺草胺等混用以提高对阔叶杂草的防效。

6、唑草酮不宜与甲基二磺隆混用。不能加有机硅等增效剂。

二、2甲4氯二甲胺盐

2甲4氯属苯氧羧酸类选择性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主要用于苗后茎叶处理,药剂穿过角质层和细胞质膜,最后传导到各部分,在不同部位对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产生不同影响,在植物顶端抑制核酸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生长点停止生长,幼嫩叶片不能伸展,一直到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传导到植株下部的药剂,使植物茎部组织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促进细胞异常分裂,根尖膨大,丧失吸收养分的能力,造成茎杆扭曲、畸形,筛管堵塞,韧皮部破坏,有机物运输受阻,从而破坏植物正常的生活能力,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我国使用得最多,大家最熟悉的是2甲4氯钠,因其成本低、速度快、无残留对后茬作物安全等优势,被广泛使用被广泛用于小麦田、玉米田、水稻田防除一年生或多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莎草。近几年,一种新型的2甲4氯二甲基胺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登记该品种的企业数增长很快,产品在市场上也逐渐热销起来。

与传统钠盐相比,2甲4氯二甲基胺盐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出了四个差异点:

①适用温度更宽,低温情况下,不易产生药害,药效稳定。温度因素影响2甲4氯钠盐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2甲4氯钠盐在低温(≤15℃)情况下使用容易对作物造成药害,黄淮海麦区使用该类品种进行冬前及早春除草,风险较大,造成药害,有用药时期掌握不当的原因,还有除草剂有毒杂质过多的原因。2甲4氯二甲胺盐的最低适宜温度为10℃,在这个温度下,也能保证较好的使用效果。高温强光能促进该类品种的吸收利用,但高温下药剂挥发又会危害到周边的双子叶作物,二甲胺盐不具有挥发性,就避免了高温用药对周边敏感作物的影响。

  ②活性较高,药效稳定。盐喷在作物叶片上进入植株体内转化为酸而发生毒害作用。2甲4氯品种被加工成不同的形态,不同形态的品种除草活性大小依次为:酯>酸>盐,在盐中,胺盐>铵盐>钠盐或钾盐。2甲4氯在特定条件下与二甲胺反应得到了胺盐,提高了产品活性,有助于药效的稳定发挥,对高龄阔叶草也有较高防效。

  ③杂质减少,减少了刺激气味同时减轻了作物代谢压力。传统2甲4氯品种有游离酚的刺激性气味,而高浓度2甲4氯二甲胺盐最大程度的去除了杂质,在低温下,对作物也较安全。

  2甲4氯二甲胺盐除草谱广,对大多数阔叶杂草和莎草都有较好的效果。对长江流域麦田比较多的播娘蒿、荠菜、泽漆等效果好。

使用方法:

小麦3叶期后,日平均气温10℃左右,每亩用65%2甲5氯二甲胺盐25-30克,兑水约30L均匀喷雾。

使用技巧:

1、不宜过量使用,不宜高浓度使用,否则产生药害。

2、日均气温10℃以下,日最低温5℃以下不宜用药,效果不佳且易药害。

3、田间婆婆纳、猪殃殃、大巢菜等较多时,应与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等混用,提高效果。一般或基本无效。

4、小麦拔节后不能使用。

 

三、氯氟吡氧乙酸

氯氟吡氧乙酸是大家很熟悉的产品,本文不详细介绍。

氯氟吡氧乙酸是内吸传导型苗后除草剂。药后很快被植物吸收,使敏感植物出现典型激素类除草剂的反应,植株畸形,扭曲。温度对其除草的最终效果无影响,但影响其药效发挥的速度。一般在温度低时药效发挥较慢,可使植物中毒后停止生长,但不立即死亡,气温升高后植物很快死亡。

氯氟吡氧乙酸杀草谱较广,阔叶杂草如鸭跖草、猪殃殃、卷茎寥、马齿苋、反枝苋、龙葵、繁缕、巢菜、田旋花、小旋花、鼬瓣花、酸模叶蓼、柳叶刺蓼、水花生、葎草、香薷、野豌豆、母草和播娘蒿等。对小麦田重要阔叶杂草猪殃殃、繁缕、大巢菜、泽漆、田旋花有较好防除效果。

 

四、炔草酯

炔草酯是大家很熟悉的产品,本文不详细介绍。

炔草酯是内吸传导性除草剂,由植物体的叶片和叶鞘吸收,韧皮部传导,积累于植物体的分生组织内,使脂肪酸合成停止,细胞的生长分裂不能正常进行,膜系统等含脂结构破坏,最后导致植物死亡。

从炔草酯被吸收到杂草死亡比较缓慢,施药后一周受药杂草整体形态没有明显变化,但其心叶容易脱落,生长点坏死,随后幼叶失绿,生长停止,老叶依然保持绿色,一般全株死亡需要1〜3周。

杂草对炔草酯的抗性上升较快,为提高防效,施用时应尽量早用并适当增加用药量。杂草分蘖后耐药性增强,防效较差。

 

五、甲基二磺隆

甲基二磺隆主要通过植物的茎叶吸收,经韧皮部和木质部传导,敏感植物体内的支链氨基酸的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细胞分裂,导致敏感植物死亡。一般情况下,施药2~4小时后,敏感杂草的吸收量达到高峰,2天后停止生长,4~7天后叶片开始黄化,随后出现枯斑,2~4周后死亡。

甲基二磺隆含有安全剂,能促进其在作物体内迅速分解,而不影响其在靶标杂草体内的降解,从而达到杀死杂草、保护作物的目的。

甲基二磺可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棒头草、早熟禾、硬草、碱茅、多花黑麦草、毒麦、雀麦、蜡烛草、节节麦、菵草、冰草、荠菜、播娘蒿、牛繁缕、自生油菜等。


适用作物和安全性:后茬玉米、水稻、大豆、花生、棉花等作物需在施药100天后播种,间套作上述作物的麦田慎用该药。

蓝田甲基二磺隆效果图_conew1.jpg

不同的小麦品种对甲基二磺隆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角质型硬质小麦相对比较敏感,软质型和半硬质型冬小麦品种相对安全,但在用药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不同品种的小麦田均可以正常施用甲基二磺隆除草。扬麦158、镇麦9号、豫麦18、济麦20、郑麦9023、郑麦366、周麦22等蛋白质含量较高,对甲基二磺隆相对敏感,在遇霜冻、泽涝、盐害等环境胁迫时可能引起药害,主要表现为麦叶发黄、生长受抑制。轻度受害时麦苗可能出现临时性黄化或矮化现象,正常使用条件下小麦返青起身后黄化自然消失;受害重时部分素质较差的麦苗会死亡,不死亡的其恢复生长所需的时间较长,有的可长达30-50天,在冬季和早春受害后,到正常麦苗返青期其生长仍不能恢复,以后随着气温回升,麦苗生长势增强后才能较快恢复。由于在冬春有效分蘖发生期生长受抑,分蘖发生量会减少,麦苗受害时茎蘖苗数量较小的田块,其最终成穗数会减少,因而产量下降。另外,受害重的麦苗,冬春营养生长量减少,到麦苗恢复生长时气温已高,营养体较小的麦苗也会迅速拔节和穗分化,最终形成的麦穗较小,产量较低。

使用方法

掌握在小麦3~6叶期,禾本科杂草基本出齐、处于3~5叶期时及早施药,一般每亩用30克/升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20-30毫升,兑水30公斤左右均匀喷雾。

使用巧:

甲基二磺隆对施药技术要求较高,该药在小麦田施用不当容易产生药害,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则。

1、按推荐的剂量喷雾,湖北省亩用量不宜超30毫升,切不可超量。喷雾要均匀,不能重喷、漏喷,切记不能草多处多喷,草少处少喷。

2、施药时田间不能有积水,施药前2天内不能大水漫灌,以免出现药害。

3、要关注天气预报,施药前后4天内有大雨降温霜冻容易产生药害,小麦会出现矮化、褪绿等现象。

4、如果遇阴雨天田间过湿、低洼积水、干旱或者麦苗受冻害、盐碱危害、病虫危害及植株营养不良时不能用药。

5、宜在小麦越冬前施用,春节后不能使用;小麦拔节后禁用。

麦田杂草抗性增强及群落的演变是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按照以前的老产品、老方法来防除麦田杂草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湖北麦田杂草有其不同于北方小麦主产区的特点,所以尊重事实,研究各种麦田除草剂特性,摸索适合湖北气候、草相特征的产品,不盲目照搬其它地区的方案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态度!

由于湖北小麦种植效益一直都不佳,所以在能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农资经销商应优先考虑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减少群众的投入。这样的产品,受农民欢迎,销售也更容易!在这个“多事”之秋,农资行业少卖多赚的方式显然已经行不通了,薄利多销,保住市场占有率,避免被淘汰才是王道!

 

 

 

 

 

 


来源:本站原创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