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groPages发布了2017年全球农化企业TOP 20榜单。纵观2017年TOP 20 榜单,前6强呈现出新的变化:陶氏化学和杜邦成功合体,首次以合体后的名称”陶氏杜邦”出现在榜单的第四位,基于此,安道麦上升至该榜单的第六位。就业绩增长率而言,除了先正达、拜耳及陶氏杜邦,其他所有公司2017年销售额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有11家公司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率;增幅最为明显的当属中国军团,上榜的6家公司中,有5家公司的业绩增幅超出30%。2017 年TOP 20企业合计销售额达到551.9 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约5.2%,公司入围门槛再次回归到2013年的5亿美元,新TOP 5公司销售额占榜单总计金额的62%。
2017年,是农业投入品行业的关键“转折年”,更是具有里程碑式历史意义的一年。在此期间,位居第一、第二梯队的农化公司均参与了不同程度的并购整合,随之而来的是农化新格局、新生态、新机遇、新挑战的开启,以及农化新军团的诞生。2018年7月,UPL(印度联合磷化)宣布以42亿美元正式收购爱利思达,至此,由富美实2014年开启的历经近5年的行业并购潮有望正式落下帷幕, 2018年第一、第二梯队预计业绩排名依次为:拜耳-孟山都,中国化工-先正达,陶氏杜邦,巴斯夫,联合磷化-爱利思达,富美实,安道麦,住友化学,纽发姆。
目前,多数公司已经完成了对相关公司的并购,正在紧锣密鼓的对交割后的资产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及优化。并购规模、并购预期带来的协同效应能否最大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业务的运作模式亦或是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这对很多公司来说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018年8月,美国功能化学品公司Platform Specialty Products Corp(PSP)在收购爱利思达3年之后,出人意料的将其快速转手给UPL。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或许宣告了PSP公司战略转型的失败。由此可见,收购后有效的整合是如此的关键。
此外,农化行业的规模化并购所带来的“马太效应”,随着并购整合的不断推进有望日益凸显,而那些无法通过大规模并购来快速扩大市场份额的中小企业,未来有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冲击,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亦或是取得业绩的持续增长将会是各公司需要反复考量的一个问题。在此情况下,精准把握公司的优势及市场定位就显得异常重要。
有别于大公司规模化的国际扩张之路,纵观近些年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并购浪潮之外的一些中小型公司更加专注于纵深化、差异化的发展之路。其成功的发展模式通常包含如下几种:避开与大公司的正面竞争,聚焦垂直细分市场,并将此做到极致;保持持续创新及前瞻性的发展理念,把握未来先机;利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术优势,与大公司达成战略联盟,利用其渠道资源优势,加快其技术或者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在产品的研发之初,就与大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利用其资本、技术、人员及渠道优势来加速产品的上市进程等。
从目前来看, 大公司通过规模化并购,通过自身在行业的领导力及影响力,不断打造及加深自身的品牌力,而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高端化、多样化, 在打造品牌力的同时,也会整合纵深领域的一些资源, 在差异化道路上做进一步的探索;而中小型的公司则主要着力于差异化战略,但在产品上市过程中,一般也会搭乘大型公司的快车来加速产品的规模化。 随着农业种植的日益复杂化,大中小型公司在产业链各个节点的融合的深度及广度有望进一步加强。
——摘录自《世界农化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